别老催孩子快点
2017年02月17日 06:21 《生命时报》
快节奏的生活让家长们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也越来越急,盲目追求短期效果。从怀孕就张罗选择幼儿园、购买学区房,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,各类满满当当的安排让不少孩子一大早睡眼惺忪地爬出被窝,就被催促着“赶快吃饭”、“走快点”,有的孩子甚至七八岁就被送到国外去读书……事实上,这样未必能养出好孩子。
家长急功近利,过分关注结果,不给孩子自我探索和体验的机会,会扼杀孩子的兴趣,使孩子缺乏主动性,对家长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;家长的催促打乱了孩子的节奏,让孩子易烦躁、耐性差,甚至产生逆反心理;家长喜欢用“又快又好”的标准要求孩子,孩子总达不到,会自卑。有的家长由于自身焦虑,总是催促孩子,在潜移默化中,孩子也可能变成像家长那样焦虑的人。
“慢养”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,让他成为他自己,放手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,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,不盲目攀比。具体来说,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调整:
放慢节奏,按孩子的节奏来。比如,孩子想用积木搭城堡,花了很长时间也没搭成,家长不要催他,更不要越俎代庖,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探索,即使不能成功,也会有收获,在不断的尝试中体验到积木的奇妙和游戏的快乐。
别把“快点”挂嘴边。平时不要总催促孩子,老指责“你怎么这么磨蹭”等。要坦然接纳孩子的慢速度,成人和孩子的生活节奏、生理节奏、心理节奏都不同,家长不能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。
别刻意提前教知识。“抢跑”不一定能跑到最后,可适当引导,让孩子自己发现真正喜欢的东西。
别总批评孩子或与别的孩子比较。每个孩子都是一朵独特的花,都有自己的花期,家长要做的,就是尊重个性差异,让他享受到雨露阳光的滋润,然后静待花开。
别怕孩子走弯路。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,不可急于求成,替孩子人为剪裁出一条捷径。有些弯路,必须要孩子自己去走。有的家长看见孩子犯错误就迫不及待地指出,想要孩子马上纠正。孩子还没弄明白错在哪里,家长就急着向他灌输正确做法。留些时间给孩子,让他自己学会反省、观察、思考和比较,在思考中反思得失。自悟自省比强制的灌输重要得多。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琚金民